悟职业教育现状 知职业教育未来——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 二维码
294
2016(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峰会于8月13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职教工作者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等出席峰会,围绕推动国家战略实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展开讨论。到底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处于怎样的阶段,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使职业教育适应我国提出的发展战略?国外职业教育与我国有何异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他多年来从事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且来看一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1.问:多年来,您一直从事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想请您介绍一下中国职业教育当前的一个基本情况和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是历史上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有1.1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将近1.4千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总规模3千万左右,职业教育的规模是世界上**的。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三次关于职业教育的会议,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多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方向,加大了投入力度,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可以用“五个更加”来概括:一是战略地位更加突出,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形成;二是体系框架更加完善,人人成才的“立交桥”初步形成;三是发展合力更加凝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四是基本建设更加扎实,制度、办学条件同步得到改进;五是服务能力更加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就业创业。 “十二五”时期,每年向社会输送近千万名毕业生,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中职毕业生毕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契合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持续增强。特别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的从业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城乡、区域以及院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吸引力也有待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体制机制、布局结构、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等多方面的挑战。 2.问: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养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中国教育如何重塑工匠精神涉及到人才的培养,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答: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工匠精神应该是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工匠精神是在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那么它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必须要有美观的造型和较高的质量,要得到世界的认可,这就要求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真的工作态度,这就是工匠精神。没有这种工匠精神就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 工匠精神的培养确实涉及到人才培养的问题。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教育,它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作为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创新和实践素养、交流与合作素养以及问题解决等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养成,要使每一位毕业生都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都具有所从事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态度,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有一个特点:学校设置的每一个专业都跟社会上的一个行业相对应,学生学习了某个专业将来就要进入某个行业工作,入了这个行就应该对它的历史、文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行规等都要知晓,所以职业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还要加强产业文化史教育,把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引入到课堂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了解行业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这对学生形成工匠精神非常有好处。 3.问: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产教结合,您觉得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实施这一环节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推动措施,但仍然有很多困难,一是行业还没有真正介入到职业教育;二是多数企业还没有与学校真正地融合或结合。由于企业是追求利益**化的,利润是它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当然很多企业也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付出,要提供条件,例如人力、物力、装备等资源,学校除给企业提供毕业生外,对企业的贡献比较少,不能很好地实现双赢,而国家又没有出台给予企业应有的补偿政策,所以校企合作还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校企合作有很多模式,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与企业有合作,只是合作的形式不同。有的校企合作很紧密,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企业参与开发制定,学习和实训环境企业参与建设,教学过程企业也全程参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做教师,教师也可以到企业去实习,这样的模式就比较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我国现有1400多个职教集团,参与职业院校8330多所(本科院校180多所),参与集团企业23500多家,覆盖了全国70%的职教学校;还有一些是学校和企业合作是比较松散的,比如企业只是为学校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等。总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还需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还有一个政策没有落实好。国家实际有规定,企业如果自己举办职业学校,那么企业所交的教育费附加政府应该返还给企业,但是这条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已经办学或参与办学之后教育费附加却没有得到返回。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实行现代学徒制,企业要提供学徒岗位、提供企业培训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学徒期间的补贴,怎么解决企业在这些环节中的付出?政策还没有落实,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积极性。 4.问:虽然政府在改善职业教育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跟高等教育比起类,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还是比较低的,甚至还存在许多偏见。您觉得怎样才能转变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呢? 答:这个问题要想根本解决就要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现在国家的很多政策实际上都是跟学历挂钩的,比如要晋升职称、能否进入公务员队伍等,包括很多用人单位,招人必须是本科以上甚至研究生以上,这个政策应该调整。李克强总理讲,要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制定出与这个号召相适应的政策。要按照职业岗位来确定从事这个岗位的人的待遇,要从整体上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为什么澳大利亚被人们说成是蓝领的天堂?因为在澳大利亚蓝领的工资比白领的工资还要高。 5.问:在本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峰会上有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职教工作者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等,他们也做过一些演讲,那您觉得国外职业教育与我国有何异同?先进国家和地区可为中国职业教育提供哪些经验?同时您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哪些愿景? 答:这一次峰会来了很多国家,有德国的,泰国的,马来西亚等。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职业教育都比较重视,都把职业教育看做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各自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打造技能强国的目标,制定了很多相应措施,这跟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有关。金融危机以后,虚拟经济不行了,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工业4.0”战略,而发展中国家也力推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点来说都是共同的。 但也有不同。其一,比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比较好的地方是以行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学生可能四天在企业,一天在学校,或者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我国现在是以学校为主体,行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参与和指导职业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行业在制定职业标准,证书考核发放等方面还没有这样一种职能,这其实是很重要的。只有行业制定好职业标准,对从事行业的人进行考核,为其发放证书,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其二就是我国的师资比较弱,原因就在于现有的人事制度。我们现有的人事制度是不分教育类型,一刀切的人事管理制度,用普通教育的人事制度来对待职业教育的人事制度显然是不对的。职业学校要求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到企业去工作,拥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后再到职业学校做教师,这样教师就有职场的经验,明白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跟国外的差距比较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在新的形势下,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奠定基础,职业教育负有重要责任。未来五年,我国将更加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定位将更加明确,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体制和机制将更加顺畅,条件保障将更加有利,改革开放将更加充满活力。职业教育将会更好地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扣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大主题,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服国家战略的能力。我想到“十三五”末,我国的职业教育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将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我国一些重大的战略的实施,在这方面职业教育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此我很有信心。
文章分类:
职教前沿
|